针对大坝检测的水下机器人

一、大坝常见病害

      1.裂缝

        ①贯穿性裂缝:这类裂缝犹如大坝的 “致命伤”,会像利刃一样,直接切断坝体的结构整体性,极大降低大坝的承载能力,严重时,可能使大坝在水压作用下发生结构性崩塌。此外,贯穿性裂缝会打通坝体上下游通道,引发渗漏风险,为后续的渗透破坏埋下隐患。

        ②表面裂缝:别看表面裂缝看似轻微,实际上它们就像大坝表面的 “创口”,为水和侵蚀性物质打开了方便之门。这些物质顺着裂缝不断深入混凝土内部,加速混凝土的劣化,降低大坝的耐久性,长此以往,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结构问题。

      2.渗漏

      大坝出现渗漏,就如同容器漏水,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,更严重的是,水流在渗漏过程中会携带坝体和坝基的细颗粒物质。这些颗粒的流失,会逐渐形成空洞,引发管涌、流土等渗透破坏现象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破坏会不断扩大,最终可能导致大坝垮塌,给下游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。

      3.混凝土剥蚀

        在水流常年的冲刷下,大坝表面的混凝土如同被砂纸打磨,逐渐磨损剥落。寒冷地区的大坝,还要经受冻融循环的考验,混凝土在反复的冻结和融化过程中,内部结构逐渐被破坏。此外,水中的化学物质也会与混凝土发生反应,加速剥蚀进程。混凝土剥蚀会使钢筋外露,钢筋一旦与水和氧气接触,就会生锈膨胀,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结构,降低大坝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。

        传统的大坝水下检测方法,如潜水员检测,不仅效率低,每次检测覆盖范围有限,且潜水员在复杂水下环境作业面临较大安全风险;船载声呐检测精度不足,难以发现细微结构缺陷。因此,引入先进的水下机器人进行大坝检测,对保障大坝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
二、检测需求分析

      1.检测范围

        涵盖大坝坝体水下部分、坝基、消力池、泄洪洞等关键区域。鉴于裂缝、渗漏等病害多发,尤其需重点检测大坝迎水面、坝体与基础的结合部位,这些区域受水流和水压影响大,结构受力复杂,是病害的高发区。​

      2.检测精度​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能精确检测出微小的裂缝,这对于及时发现危害坝体安全的裂缝至关重要,有助于阻止裂缝进一步发展。测量坝体厚度误差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,通过精准测量坝体厚度,判断坝体是否因冲刷、剥蚀等原因出现厚度减损。对坝体表面缺陷,如蜂窝麻面、剥落等,可清晰识别并定位,以便对混凝土剥蚀等病害进行有效评估。​

      3.作业环境适应性

​         可在复杂水流环境下作业,适应水流速度。满足不同水深要求,下潜深度至少达到 300 米,部分大型水库大坝检测需具备更深下潜能力。同时,要能适应浑浊水质、低温等恶劣水下环境,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增加检测难度,也加速了大坝病害的发展。

青海高原某大坝壁面的完整检修

三、大坝检测

      1.检测前准备
        ① 资料收集:收集大坝的设计图纸、施工记录、运行维护报告等资料,了解大坝的结构特点、历史运行情况以及以往检测中发现的问题,为制定检测方案提供依据。

        ②现场勘察:到达检测现场后,对水域环境进行勘察,测量水流速度、水深、水温、水质等参数,评估作业风险。观察大坝周边是否存在障碍物,如渔网、漂浮物等,确保检测作业安全进行。

库尔勒某大坝检测前准备

        ③设备调试:在岸上对水下检测机器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调试,确保其各项功能正常。

青海高原某大坝检测前调试

      2.水下检测作业

        ①机器人下水与定位:通过吊车或专用下水设备将水下检测机器人缓慢放入水中,操作人员在控制站根据大坝结构和预先规划的检测路径,操控机器人靠近大坝水下部位。利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系统,精准定位到起始检测位置。

        ②检测作业执行:按照预设的检测路径,依次启动各类传感器进行检测。先利用声呐对大坝周边进行大范围扫描,初步了解水下结构情况;再通过视觉传感器和激光测量仪对坝体表面进行详细检测,记录裂缝、缺陷等信息;同时,采集水压、水温、水质等数据。对于发现的异常区域,控制机器人进行重点检测。

        ③检测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:机器人将检测过程中获取的图像、数据等信息通过脐带缆或无线通信实时传输至岸上控制站。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,判断大坝的安全状况。

      3.检测后处理

        ①机器人回收与维护:检测作业完成后,通过一键返航功能将水下检测机器人回收至岸上。对机器人进行全面清洁、检查与维护,确保机器人处于良好状态,为下一次检测作业做好准备。

        ②数据整理与报告生成:整理检测过程中获取的图像、数据等信息,进行深入分析。由专业工程师依据相关大坝检测标准和规范,撰写详细的大坝检测报告。

        ③建立检测档案:将检测报告、检测数据等资料进行归档,建立大坝检测档案。为大坝的长期安全监测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。

四、水下机器人

1.Xpertask介绍

        Xpertask 系列是一款行业应用级水下机器人,负载能力强,兼容性高,适应性广,可搭载多种负载,在管道检测、桥梁检测、排污清淤、搜救打捞、水利水电等应用领域深受客户信赖!

2.Xpertask作用优势

        ①提高检测效率相比传统检测方法,水下机器人可快速对大坝水下部分进行全面检测,大大缩短检测周期。以一座中型大坝为例,传统检测方法可能需要数周时间,而使用机器人检测仅需数天,提高了检测效率,为大坝安全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。

        ②降低检测成本减少人工潜水作业,降低安全风险和人工成本。通过精准检测,避免因误判、漏判导致的额外检测和维修成本。

        ③保障大坝安全及时发现大坝潜在的安全隐患,为大坝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,避免因大坝安全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,保障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。

        在水利工程领域,大坝安全关乎国计民生。通过水下机器人检测,实现了对大坝病害的精准识别与分析。这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,有效降低大坝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,还能为大坝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靠依据,延长其使用寿命,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。随着方案的实施落地,水下机器人将在大坝安全检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,书写水利工程安全保障的新篇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