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船舶常见病害
1.结构病害
腐蚀:海水、潮湿的空气以及船舶所运载的货物等都可能对船体结构造成腐蚀。特别是在水线附近、船底、舱室内部等部位,腐蚀情况更为严重。长期的腐蚀会使船体钢板变薄、强度降低,影响船舶的安全性。
疲劳裂纹:船舶在长期航行过程中,会受到波浪力、风力等各种动态载荷的作用。这些载荷的反复作用会使船体结构产生疲劳裂纹,尤其是在船体的关键部位,如船首、船尾、舱口围板等。疲劳裂纹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,可能会逐渐扩展,导致船体结构的破坏。
变形:船舶在装载货物、受到外力撞击或长期处于恶劣海况等情况下,可能会发生船体变形。例如,船体的弯曲、扭曲等变形会影响船舶的航行性能和结构强度,还可能导致船舶设备的损坏。

二、船舶检测
1.检测前准备
①收集船舶资料,包括船型、建造年份、以往检测报告、航行区域等,全面了解船舶状况,制定针对性检测计划。
②将水下机器人及配套设备运输至检测现场。安装控制台和水下机器人的脐带缆,确保通信稳定、供电正常。
③提前对检测区域进行初步勘察。确定水流速度、水深、障碍物等情况,为水下机器人作业规划安全、高效路径。

2.水下机器人作业
①通过吊机或人工将水下机器人缓慢放入水中,操作人员根据前期规划路径,操控机器人靠近船舶水下部位。
②利用水下机器人的摄像头对船舶整体水下外观进行巡查,重点关注需检测的关键区域,查看是否有明显变形、裂缝、破损、海生物附着严重区域等,并实时记录影像。

③对于疑似有问题区域,操控机器人靠近,通过上位机软件查看搭载的设备数据,判断腐蚀程度;对焊缝部位,仔细观察是否有裂纹、气孔等缺陷。

④在检测过程中,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机器人的拍摄角度、灯光亮度等参数,确保获取最佳检测图像。同时,利用实时位置跟踪和标记功能,对重点问题区域做好记录,方便后续分析和报告撰写。

3.检测后处理
①水下机器人完成检测任务后,回收至船上,对其进行清洁、保养,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,为下次作业做好准备。
②整理检测过程中获取的影像资料、测量数据等,进行详细分析。
③撰写详细的船舶检测报告,包括船舶基本信息、检测项目、检测方法、检测结果、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等。
三、船舶清洗
1.作业前准备
①船舶信息收集:详细收集待清洗船舶的类型、尺寸、结构图纸、以往清洗记录以及船体材质等信息,了解船舶水下部分的具体状况,为制定针对性清洗方案提供依据。
②现场环境勘察:对作业水域的水流速度、水深、水质、水温、障碍物等环境参数进行测量,评估作业区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。
③设备调试与安装:在岸上对水下清洗机器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调试,将机器人安装在专用的下水装置上,连接好脐带缆,确保通信稳定、电力充足。
2.水下清洗作业
①机器人下水与定位:通过吊车或专用下水设备将水下清洗机器人缓慢放入水中,操作人员根据船舶结构与预先规划的路径,操控机器人精准定位到船舶水下清洗部位。
②清洗作业执行:按照预设的清洗路径,启动清洗系统。初步清洗,去除大面积的海生物附着与污垢;对于残留的顽固污渍进行精细处理。实时调整清洗参数,确保清洗效果与船体安全。

③清洗质量监控: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站的实时图像与传感器数据,密切监控清洗作业质量。对于清洗不彻底的区域,及时标记并安排机器人进行二次清洗。
案例:在宁波舟山港对船体水下部分进行清洗,清除附着物和污染物。

舟山港船体清洗前机器实拍图

舟山港船体清洗后机器实拍图
3.作业后处理
①机器人回收与维护:清洗作业完成后,将水下清洗机器人回收至船上或岸上。对机器人进行全面清洁、检查与维护,及时更换磨损部件,为下一次作业做好准备。
②清洗数据整理与报告生成:整理清洗过程中记录的图像、数据等信息,生成详细的清洗报告。
③废弃物处理:对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海生物、污垢等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,避免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。
四、水下机器人
1.Xpertask介绍
Xpertask 系列是一款行业应用级水下机器人,负载能力强,兼容性高,适应性广,可搭载多种负载,在管道检测、桥梁检测、排污清淤、搜救打捞、水利水电等应用领域深受客户信赖!
2.Xpertask作用优势
水下机器人在船舶检测和清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自动化:自动执行检测任务,减少人力投入和人为错误。
高效性:机器人能够快速而彻底地检测船体,提高效率。
精确性:具备精确的定位和控制能力,可以准确检测或清洗船体的每个角落。
安全性:承担危险和重复性的检测或清洗工作,减少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风险。
节约资源:使用的水量和清洗剂量可以进行精确控制,减少浪费和环境影响。
